【原標題】桂林,用藝術召喚未來
12月18日,在卡塔爾多哈的盧塞爾體育場,一場全球矚目的世界杯決賽,盡情揮灑著體育的激情與熱血。同一天,一場“山水之舞”2022中國街舞大會作為桂林藝術節(jié)的收官之作,熱情放飛著屬于藝術的青春與夢想。
溝通世界,面向未來。經歷了席卷全球的疫情沖擊之后,人們用體育和藝術的盛宴召喚世界回歸的腳步。從12月10日至18日,一批中外藝術家齊聚桂林。29臺節(jié)目、128場精彩演出,為古老的山水之城編織著藝術的斑斕色彩。這個冬天,全球頂級的運動狂歡和世界級的藝術盛宴,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北緯25度附近的兩座城市,在北半球的冬日掀起一把熱火。
這是一場關于希望和夢想的時空之約,這是一條關于復蘇與重啟的開拔之旅。相隔5800公里,桂林與多哈、藝術和體育,燃燒著共同的青春激情,涌動著同樣的勃勃心跳。
一張遞給世界的名片
藝術和體育是人類通用語言,是不同文明對話交流的重要橋梁。正如多哈用一場足球的狂歡贏得了世界的矚目,桂林選擇用一場高規(guī)格的藝術盛宴作為遞給世界的名片,以此展現桂林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的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。
了解一座城市,文藝是最詩意的方式;愛上一個地方,藝術是最浪漫的理由。
放眼全球,城市藝術節(jié)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文化現象,諸多城市因藝術節(jié)而備受矚目,比如英國的愛丁堡、澳大利亞的阿德萊德等。近年來,我國的上海國際藝術節(jié)、烏鎮(zhèn)戲劇節(jié)等知名藝術節(jié)迅速崛起,方興未艾,藝術節(jié)在文化催生、產業(yè)構筑、城市營銷、社會認同和精神凝聚等方面,發(fā)揮了難以替代的作用,已成為推進城市文化建設的重要引擎。
桂林是世界聞名的旅游城市,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。2021年4月,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的第一站就來到桂林,明確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,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提升格調品位,努力創(chuàng)造宜業(yè)、宜居、宜樂、宜游的良好環(huán)境,賦予桂林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的重要使命。
依托桂林秀甲天下的山水,按照“世界級旅游城市”的建設要求,打造一個“世界級標準”的藝術節(jié),是廣西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、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的一個大手筆、大動作。
作為此次藝術節(jié)藝委會主席,中央戲劇學院院長郝戎把桂林藝術節(jié)的舉辦視為“歷史的選擇”。在他看來,桂林不僅有山水甲天下的優(yōu)勢,也有深厚的人文底蘊。尤為珍貴的是1944年“西南劇展”的文脈仍在這片土地上延續(xù),精神遺產的傳承才是一個文化活動的靈魂所在。
12月11日晚,2022桂林藝術節(jié)開幕式在新修繕的廣西省立藝術館舉行,一場賡續(xù)“西南劇展”歷史文脈的藝術盛典,78年后在同一個地點再次出發(fā)。開幕式上演了一出時空交錯、中西合璧的大戲,帶領觀眾穿越藝術之門,回望“西南劇展”激情燃燒的壯舉;跨越“文化之橋”,走進愛丁堡、阿維尼翁等著名藝術節(jié)舉辦地,唱響連通世界的藝術之音。
“山水有約,桂林有戲”。歷時9天,29個演出項目,128場展演,桂林藝術節(jié)承接“中國戲劇史上空前盛舉”的余韻,以充滿青春活力的姿態(tài)進行了一場世界級藝術實踐。
在桂林藝術節(jié)上,名家大作云集,藝術門類豐富,一流藝術團體、知名藝術家輪番登場——根據鬼才作家馬伯庸作品改編的同名舞臺劇《兩京十五日》,由眾多大伽班底擔任主創(chuàng),以縝密的細節(jié)、生動的人物、連續(xù)反轉的高能劇情,讓觀眾在緊張刺激的劇情中思考人性與生命的意義;
由廣西師范大學望道話劇社根據白先勇小說《花橋榮記》改編的同名話劇,圍繞桂林米粉的秘方,將其與地理自然、地域文化融為一體,用米粉串起了海峽兩岸割不斷的文化血脈;
戲劇《誰是麥克白》則改編自莎士比亞名劇《麥克白》,該劇通過時空穿越,把原著中麥克白與中國古代趙光義、公孫子都等幾位人物結合在一起,用當代思維解讀戲劇經典,表達了深刻的文化思考……
桂林藝術節(jié),讓桂林這座城市因山水享譽世界之外,也以藝術的名義,向世界遞上一張閃亮的文化名片。
一份來自青春的宣言
在9天的藝術節(jié)時間里,整個桂林城盡顯青春活力,“年輕態(tài)”和“國際化”的潮范兒成為城市風尚主旋律,不僅是山水間造型別致的舞臺傳達著時尚的氣息,就連古色古香的歷史建筑也變身為潮流藝術的“容器”,讓老街巷成為“Z世代”的新舞臺。
“年輕”“活力”“多元”“創(chuàng)新”是“Z世代”的特征,桂林藝術節(jié)將“Z世代”定位為最重要的目標人群,因此,這些關鍵詞也成了藝術節(jié)的時尚標簽。在各類藝術創(chuàng)作和活動中格外注重“年輕態(tài)”“時尚化”表達,吸引更多青年加入藝術行列,成為藝術的參與者、體驗者和創(chuàng)造者。
藝術節(jié)的“年輕態(tài)”首先表現在與國際藝術潮流的“零距離”。作為老一輩戲劇人,中央戲劇學院教授劉杏林對戲劇風向的轉變尤為敏銳,他注意到,在桂林藝術節(jié)上出現了“帳篷劇場”,“這是當前國際上比較流行的一種戲劇表演形式,深受年輕人喜愛,因為靠近真實生活場景,讓人們體驗生活在戲劇里面,因此能夠吸引普通觀眾和戲劇愛好者參與其中”。
在藝術節(jié)上,眾多青年創(chuàng)作者將“多元”與“創(chuàng)新”發(fā)揮得淋漓盡致,為觀眾帶來諸多前所未有的藝術體驗。
在桂林古南門湖心島上演的《浮生六記》,將演出場景設置于島上的園林中,并為觀眾定制了一條沉浸式觀演線路,觀眾們可以隨著劇情“移步換景”跟隨戲中人體驗劇情。街偶巡游《太空牛在地球》,“宇航員”來回穿行東西巷,不時吹出花樣泡泡,吸引觀眾熱情與其互動。
有別于傳統(tǒng)意義上的大戲,“帳篷劇場”“獨角戲”“形體戲劇”等新型戲劇形式大行其道。比如互動式戲劇《米粉異想曲》,主創(chuàng)人員邀請觀眾走進帳篷,猶如走進桂林米粉鋪,邊吃邊聊,悠然愜意。
郝戎表示,桂林藝術節(jié)充滿創(chuàng)新活力,一些小眾戲劇從藝術的角度來說并不是特別成熟,但是年輕創(chuàng)作者勇于表現自己、展示自己,這種敢于嘗試的勇氣令人欽佩,桂林觀眾對新藝術形式樂于接受、群眾文化基礎好。這為藝術節(jié)后續(xù)的發(fā)展探索,提供了更為自由的環(huán)境和空間。
桂林藝術節(jié)期間,“藝術與城市”主題論壇增設分論壇探討“當代中國青年戲劇導演的發(fā)展策略”,逍遙沙龍藝術系列講座走進桂林的高校、中學及講古堂開講,國內知名文學、戲劇等領域藝術家和學者,與藝術生、學生戲劇團體成員深入探討藝術創(chuàng)作、跨文化藝術交流等話題,共同感受新時代戲劇魅力。
在中國國家話劇院制作人李東看來,“年輕態(tài)”也指藝術節(jié)需要面對誰,其中一個就是參與者的年輕化和觀眾對象的年輕化。因為年輕是未來、是延續(xù),是所有藝術節(jié)都要爭取的目標。但是在年輕化的過程中,并不排斥觀眾和參與者的最大公約數。桂林藝術節(jié)從辦節(jié)方式、結構,包括成立藝委會這種形式,都是國際通行的方法。有了好的方式方法,踏實走下去,桂林藝術節(jié)就有可能做成一個吸引更多年輕人的藝術節(jié)。
活力四射的2022中國街舞大會、花樣百出的街區(qū)巡游等活動、思想潮流的碰撞,無不讓“Z世代”狂熱追捧,在桂林的青山綠水間掀起一輪又一輪青春風暴。
一封寄向未來的邀請函
年輕,讓藝術與城市充滿生機活力;未來,城市向世界發(fā)出熱情的邀請函。
在這詩意青春的藝術節(jié)時光中,山水與人文交織,中西合璧相得益彰。夜幕下的象山漓江邊,法國爵士歌手開啟了《玫瑰人生》香頌音樂會;七星巖溶洞里,以色列音樂人的手碟演奏如天籟之音回響;桂海晴嵐青山秀水間,一場“山水Live”令外國友人其樂融融……
法國爵士歌手Anne Evenou表示,她非常喜歡這樣的藝術節(jié),能在漓江邊象鼻山前演出、能在美麗的桂林山水間放歌,是一件特別榮幸的事。她一直喜歡中國文化,非常喜愛桂林,希望能在這里一直生活,也讓她家鄉(xiāng)的人了解桂林、喜歡中國。
“桂林藝術節(jié)是一個融合中華文化、當地文化和國際文化的活動,這一亮點很吸引人。如果能繼續(xù)發(fā)展成固定的活動,每年有不一樣的文化活動主題,肯定會吸引更多中國以外的游客。”來自泰國的觀眾李慧玲說道。
在中央戲劇學院教授劉杏林看來,一個藝術節(jié)能否成功,主要取決于幾項因素。一是所在地的自然地理條件是否獨特,比如威尼斯湖上舞臺,很多人慕名而來只為一睹風采,特色性是一個關鍵,桂林山水甲天下是獨有的。二是長期為人關注的藝術節(jié)必定是由作品來支撐,因此要注重展演作品的品位和質量。有人文底蘊、知識背景的保障,才能讓藝術活動保持活力、不斷前行。三是知名藝術節(jié)的口碑需要較長一段時間的延續(xù)和積累,才能逐漸形成特色備受認可。要有世界眼光看待文化、用國際的標準衡量創(chuàng)作,要有耐心、恒心堅持出好的成果。
以世界的眼光,向青年敞開懷抱。此次藝術節(jié)組委會特別發(fā)布了“全球華語青年戲劇導演英才計劃”,招募華語青年戲劇英才。
據了解,首屆英才計劃包括“孵化培育”和“邀約推廣”兩個板塊。其中“孵化培育”板塊將為全球范圍內的華語青年戲劇人提供全面平臺性服務。目前,組委會邀請了兩位國內中生代導演的杰出代表——黃盈和趙淼,作為此屆“全球華語青年戲劇導演英才計劃”推廣人。
現為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教師的趙淼表示,作為“英才計劃”的推廣人之一,將瞄準熱愛戲劇的青年,讓五湖四海的青年來到這里汲取養(yǎng)分創(chuàng)作生產。在藝術節(jié)框架下,未來可供拓展的內容非常豐富,比如此次藝術節(jié)提出了“戲劇+”這一大課題,是通過戲劇與產業(yè)、生態(tài)、旅游等各方面的深度融合,對城市的風貌、對人們的習慣、對整個的旅游業(yè)態(tài)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。未來可以圍繞戲劇打造藝術家創(chuàng)業(yè)街區(qū)、文創(chuàng)市集、城市戲劇計劃等,讓藝術切實服務于城市發(fā)展這一核心,為城市藝術生態(tài)升級貢獻力量,也希望更多青年人才來到這里創(chuàng)業(yè)發(fā)展。
伴隨著桂林藝術節(jié)的落幕,人們將目光投向這座城市的未來。
知名導演王潮歌用藝術家的真摯和坦誠發(fā)出邀約:“我希望桂林藝術節(jié)不僅僅是桂林的、廣西的,更是全中國和全世界的,今后一提到桂林藝術節(jié),在每一年的那一個時刻,必須為你而來?!?/p>
郝戎對于桂林藝術節(jié)后續(xù)發(fā)展有著很高的期待:“全世界的藝術節(jié)各不相同,桂林藝術節(jié)需要‘立足本土,面向世界’,逐漸探索出符合實際情況的路線和模式,把桂林藝術節(jié)打造成國際文化藝術知名品牌。希望通過桂林藝術節(jié),以戲劇作為主體做好文化賦能,賦能城市建設,帶動城市發(fā)展?!保ㄓ浾?孫鵬遠 林雪娜)